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歷史學者楊雲萍教授曾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
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
在日治時期、戰後初期乃至今日,伊能嘉矩當年的足跡,
確實影響了臺灣研究領域的每一個角落。

  「學者、文人、著作家、奇才」,這是日本統治臺灣初期,在臺日人對伊能嘉矩的稱讚;歷來臺灣學者稱他是臺灣歷史研究的「金字塔」、「巨峰」、「奠基者」。別號「臺史公」的伊能嘉矩,來自日本東北鄉村遠野,隨著近代日本帝國的擴張,來到臺灣,一步步展開其臺灣研究的踏查足跡。

  伊能嘉矩集官員、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歷史學家與記者的身分於一身,本書即為其代表性傳記,是在帝國研究、概念史、人類學、以及東亞史等各領域之中極受矚目的新作。

  本書透過對伊能嘉矩作品的分析,呈現他的一生及其所屬時代。更透過伊能嘉矩,追蹤當代臺灣歷史文化建構的殖民印跡。誠如作者所言,「回到伊能嘉矩的時代,是為了重新在當下透過伊能嘉矩看到我們這個時代」。

  全書內容主要為伊能嘉矩的生平傳記,以及針對其作品及其學術思想研究的評論。書中附上百幅珍貴圖片,及表格、年譜、著作目錄等資料。

  在生平傳記方面,作者陳偉智以其多年來對伊能嘉矩的研究,根據許多一手史料及《伊能嘉矩先生小傳》、「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展覽資料等豐富資源,介紹伊能嘉矩的人生經歷。在明治維新前一年誕生的伊能,其人生軌跡也隨著近代日本的展開與擴張,而有不同階段的發展。隨著近代日本發展,伊能嘉矩從遠野到東京,再到臺灣,然後再回到遠野;在帝國中心的東京、內國鄉村遠野,以及海外擴張所獲的殖民地臺灣,展開其人生與知識探索的旅程。馬關條約之後,伊能嘉矩於1895年動身來臺。在臺灣,伊能以臺灣總督府下層官員的身分,展開其「臺灣人類學」的研究計畫。他從事全島原住民調查,並出版臺灣歷史研究專著,成為臺灣研究的知識權威。

  在研究評論方面,作者藉由伊能的手稿、臺灣原住民歷史民族誌《臺灣蕃人事情》、臺灣歷史書寫作品《臺灣志》、《臺灣文化志》等,分析伊能的臺灣人類學構想、歷史文化理論以及各種學術思想。

  歷史學家楊雲萍曾言:「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伊能嘉矩在臺灣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在殖民地時代曾經是臺灣通的伊能嘉矩,是臺灣研究近代知識生產的先行者。在戰後,伊能仍然繼續以或顯或隱的形式出現。換言之,雖然伊能嘉矩在來臺十年後離開臺灣返回日本,並於1925年去世,但就其影響而言,伊能嘉矩其實從未離開臺灣。

名家推薦

  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胡家瑜(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
  費德廉(Douglas L. Fix,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Paul D. Barclay(美國拉法葉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松田京子(日本南山大學人文學部日本文化學科教授)
  聯合推薦                                                       

  本書以綿密的文獻檔案史料與民族誌資料解讀為基礎,全面檢視「臺史公」伊能嘉矩在田野文獻、族群分類及歷史研究上的先驅性貢獻及時代脈絡。作者結合學術史及後殖民研究的雙重視角,詳細剖析伊能臺灣研究的跨國網絡與知識系譜,進而解明日本殖民地學術的文化政治意涵。並從公共歷史的觀點,深入觀察解嚴以來關於伊能的各種紀念出版與展示活動,從而對其臺灣研究業績提出嶄新的解釋和評價。
  從遠野到臺灣、從文獻到田野、從歷史到當代,本書不但是提供讀者迄今關於伊能最完整而深刻的學術傳記,更為臺灣史學史及後殖民史學,提供了細緻而動人的研究範例。──張隆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

  《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的出版讓我們看到年輕學者陳偉智近年來所下的功夫與努力。與前人的研究相較,作者在本書不但介紹這位早期「臺灣通」──伊能嘉矩的人生經歷和學術旅程,也運用其對後殖民理論之深厚理解來批判伊能歷史文化理論內涵的政治性。若想了解伊能嘉矩之雙重知識脈絡、時代背景或研究方法,本書是必讀的好作品。
  作者另外的貢獻乃是讓讀者更了解自己的歷史想像(包括臺灣或原住民主體、現今的族群分類範疇、基本空間單元等)有多少還依賴著伊能嘉矩百年前所建構的殖民論述。正如作者在書尾所言,「回到伊能嘉矩的時代,是為了重新在當下透過伊能嘉矩看到我們這個時代」。──費德廉(Douglas L. Fix,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本書是討論兼具官員、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歷史學家以及記者身分的伊能嘉矩之代表性傳記,是帝國研究、概念史、人類學、以及東亞史等各領域之中受到歡迎的一本新作。這本傑出的研究著作是基於仔細的、領域廣泛的第一手史料研究,而且它提出了更大的問題:包括制度化的知識以及社會界線的本質、民族以及種族間的關係。在這本書的許多優點之中,作者廣泛性的研究平衡了同情的以及批判的觀點,描繪出伊能的制度性、文學的、以及組織的臺灣原住民研究,揭示了其複雜以及重層的計畫。本書也說明了伊能如何成功扮演原住民文化報導者、日本官員、田野探查者,以及學者的多重角色,以發展其種族分類與歷史論述,至今仍影響臺灣與日本的政治與學術。伊能嘉矩模糊了官僚與學界、學術與新聞學、以及理論與實務的界線,不僅在他所屬的時代取得了成就,並且持續地影響了後來。簡單來說,伊能嘉矩的故事闡述了在帝國的年代中,現代社會學知識的政治基礎。──Paul D. Barclay(美國拉法葉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伊能嘉矩於日本殖民統治初期渡臺,主要以人類學以及文獻史學的方法詳細地調查有關臺灣的「文化」,並遺留下相當多的研究成果。在思考殖民地支配與學術的關連性,以及有關臺灣「文化」在20世紀前半的論述空間之方面,考察伊能臺灣研究的方法,是特別重要的課題。關於這樣的主題,本書作者陳偉智長年來以銳利的問題意識、並陸續發表了優秀的研究。這本書為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全書貫穿了審慎的方法論、細心的資料分析,以及簡單易懂的敘述。擁有這些特色的本書,在逼近伊能嘉矩臺灣研究的全貌的同時,也見到了其影響的廣袤,本書的出版很令人期待。──松田京子(日本南山大學人文學部日本文化學科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偉智


  美國紐約大學(NYU)歷史系博士候選人,臺大國際學程兼任講師,曾任宜蘭文獻委員會委員、國立宜蘭大學講師、紐約大學講師。專攻臺灣近代史、歷史與社會理論、歷史人類學以及人類學史。曾發表〈知識與權力:伊能嘉矩與臺灣原住民研究〉、〈田代安定與《臺東殖民地預查報文》〉、〈自然史、人類學與臺灣近代「種族」知識的建構〉、〈「患ったのは時代の病」――鶏籠生とその周辺〉、〈顏智在臺灣:1920年代臺灣反殖民運動的國際主義契機〉、〈戰爭、文化與世界史:從吳新榮〈獻給決戰〉一詩探討新時間空間化的論述系譜〉等論文。共編著《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研究》。

目錄

圖輯
「臺灣研究先行者」序言
前言

第一章遠野與臺灣:從鄉村到殖民地
  一、從遠野到東京
  二、從東京到臺灣
  三、從臺灣回到遠野
  四、位處帝國邊緣,以及再生

第二章重層的知識網絡:「臺灣人類學」的構想
  一、殖民遭逢的再現:平野秋夫與伊能嘉矩
  二、人類學家的登臺:田代安定、伊能嘉矩與鳥居龍藏
  三、東京人類學會與臺灣人類學會
  四、臺灣人類學會的「人類的理學研究」
  五、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
  六、臺灣漢人的調查構想與展開

第三章族群分類知識的形成:殖民地人類學與《臺灣蕃人事情》
 一、人群分類知識的建構
(一)生與熟
(二)平埔蕃的課題
(三)全島蕃人調查的登場
(四)修正與再現
 二、族群分類知識的科學性宣稱
 三、伊能人類學的延續

第四章歷史知識的建構:臺灣史研究的展開
一、渡南觀光:來臺初期的臺灣史筆記
二、臺灣在世界之中
三、地理歷史教科書編纂
四、臺灣全志的登場

第五章方法、田野、理論:伊能嘉矩的歷史文化理論
一、伊能的田野現場
(一)媒介:伊能的語言能力
(二)田野中的社會關係
二、殖民地人類學的田野、理論與權力
(一)分析方法與知識建構
(二)伊能的文化理論
(三)描述的與比較的民族誌
(四)從「人的人類」到「國的人類」
(五)公共歷史
(六)國族主義、進化主義與「異己」研究

第六章影響與再生:殖民閱讀與後殖民挪用
一、影響
二、正典化
三、挪用與再生
四、公共歷史中的伊能嘉矩

結論
一、殖民地歷史民族誌的展開
二、「我們要前進」:伊能再踏查

後記
註解
附錄一  伊能嘉矩臺灣研究書籍著作目錄
附錄二  戰後伊能嘉矩臺灣研究書籍與論文:翻譯與復刻 1945-2013
附錄三  伊能嘉矩年譜
參考書目
 

前言(摘錄)
  
  記得有人說:在「小說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LeoTolstoy的「日影」的映照。假使我們學了某氏的口吻,可以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楊雲萍1949
  
  在臺灣研究的領域中,不論是否從事歷史研究或是人類學研究,大概沒有不知道伊能嘉矩(1867-1925)的人吧。甚至,在學院的專門知識或是學術論文專著之外,屬於公共歷史學或是大眾歷史學的一般社會文化知識場域,在電視媒體的紀錄片中、在教科書或通俗歷史讀物裡,乃至博物館展覽或是較有規劃的觀光旅遊中心,最近十幾年以來,也常常可以看到伊能嘉矩出現在這些媒介上。
  
  如同歷史學家楊雲萍於1949年所寫的評論所預示的,「『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不只戰前的殖民地時代、戰後初期乃至今日;不論是學院裡的臺灣研究,或是社會中的公共歷史,來自日本東北岩手縣丘陵群山中鄉村遠野的伊能嘉矩,在百年前曾經是日本帝國南方殖民地的臺灣,留下了顯著的印跡。
  
  透過重新閱讀伊能嘉矩,探索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的知識建構層位,追蹤這些印跡形成的線索,能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位影響了日後臺灣研究發展的伊能嘉矩其人其學之外,更希望透過對籠罩臺灣研究伊能嘉矩日影折射的解析,進一步了解其反景顯影當時的歷史脈絡與知識生成條件,以及後來持續映照著不同時期的知識生產狀況。
  
  伊能嘉矩一方面是作為學者的歷史人物,其人生的足跡,交織著重層的知識與制度的網絡,更與近代日本的展開,特別是帝國的擴張息息相關。其臺灣研究的知識生產,既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參與了其所身處的時代。另方面,伊能嘉矩一生事業之所關注,其足跡與人生履歷,使得在近代日本內國的與帝國範圍內的兩個周緣地域,亦即遠野與臺灣,重疊在一起。透過他的經歷,我們看到了近代日本在帝國邊界內外空間上的展開與疊合,使得伊能嘉矩本人變成一個饒富象徵與實質意義生產場所,其生前與死後,皆在這兩個帝國的周緣地帶,產生了各種漣漪。
  
  遠野在戰前因日本民俗學大家柳田國男的《遠野物語》而著名,戰後更因此成為日本的「民間傳說的故鄉」(民話の里),被戰後日本文化民族主義形塑成在民間傳說與日常生活中保存了日本文化本真性(culturalauthenticity)的場所。伊能在遠野──不論是否透過柳田國男的襯托──以鄉土史研究先行者的身分被記得,成為遠野的歷史代表人物之一。在臺灣,在殖民地時代曾經是臺灣通的伊能嘉矩,其作品成為近代知識生產中劃定「臺灣研究」範圍與定義研究議題的先行者。在戰後,伊能仍然繼續以或顯或隱的形式被閱讀、被引用、被翻譯、被展示,甚至被抄襲。換言之,雖然伊能嘉矩在來臺十年之後離開臺灣返回日本,並於1925年去世,但就其影響而言,伊能嘉矩或許從未離開臺灣。
  
  1980年代臺灣民主化之後,臺灣研究獲得了市民權,成為臺灣社會重建歷史意識的資源。重新回顧近代史,殖民地時期的歷史,既成為歷史記憶重建的資源,也成為當時臺灣社會再出發的起點。1990年代,伊能嘉矩的許多作品在臺灣翻譯出版,而其戰前已出版的作品,也陸續再版刊行。一百年之後,伊能再度在臺灣登場,不再是百年前近代日本帝國擴張浪潮上的一波紋,而是臺灣民主化之後,重新追尋自己身分時的挪用資源。「臺灣研究」在伊能嘉矩手中,曾經作為客觀化的研究對象而被定義,百年之後,則是主客對調,不管是透過伊能追尋曾經失落的歷史,或是以批判的眼光檢討伊能的文化理論建構基礎概念,伊能嘉矩成為臺灣自我定義的主體化過程中,所挪用或者轉化的資源。從客體到主體,在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之間,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末,一世紀之間,主客交換。如果百年前曾經踏查臺灣的伊能嘉矩,如歷史學家楊雲萍所言的,影響了臺灣研究的每一個角落。百年後我們對伊能的再踏查,更是一種隨著臺灣的歷史發展民主化之後,臺灣歷史知識本身也同樣經歷了民主化之後的一種再重構。在伊能嘉矩作為臺灣研究的先行者消逝之後,臺灣研究仍站在伊能嘉矩的肩膀上,或繼承、或批判,不斷地繼續前進。
  
  本書介紹並討論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並檢討其知識生產的方法、建構的理論,以及分析其作品在不同時期的傳播與挪用。在介紹本書各章內容大要之前,先回顧歷來的伊能嘉矩研究史。
  
  以下分為兩個部分:生平傳記以及研究評論。在生平傳記的部分,從1928年《臺灣文化志》上卷書前,伊能嘉矩弟子板澤武雄的〈伊能先生小傳〉開始,1939年板澤於伊能逝世十五週年祭時編輯出版《伊能嘉矩先生小傳》,板澤的傳記就成為認識伊能行誼的重要資料。1990年代遠野鄉土史家荻野馨根據伊能的日記、作品以及手稿,整理了詳細的傳記以及年譜資料。伊能的傳記研究,主要由其門生與遠野的地方史研究者、社會教育機構出版推廣,從1920年代以來,實際上是與遠野的愛鄉心之鄉土認同建構息息相關。而這些資料,也為後來臺灣在介紹或是研究伊能嘉矩時提供了重要的生平資訊。從日治末期、戰後初期直到1990年代臺灣史獲得市民權的時代,主要是透過板澤武雄或是荻野馨的傳記資料來介紹或是重新認識伊能嘉矩。本文在探討伊能嘉矩的學術旅程時,主要也仰賴這些傳記資料。在伊能的傳記中,我們認識了其生平與成就,而進一步了解其所身處的時代與其所建構的知識,其內容與性質,則有賴於歷來的各種對伊能的研究評論。
  
  對伊能的研究評論,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屬於作品內部評論的(1)內容的評價;(2)研究成果性質的討論,以及屬於外部的(3)伊能及其研究的歷史環境與政治脈絡。
  
  (1)內容的評價方面。伊能生前,東京人類學會長坪井正五郎教授即曾讚揚伊能對東京人類學會的貢獻,東京人類學會在五十週年紀念時也將伊能列為有功者之一。柳田國男則指出伊能的臺灣民族誌給當時逐漸以自然科學為主(體質與考古)的東京人類學會,增補了民族學領域(廣義人類學)。不過伊能在日本統治初期的田野調查,在1910年代遭到有長期臺灣原住民田野經驗的森丑之助猛烈而率直的批評,並徹底修正伊能建立的原住民族群分類範圍。只不過,森批評了田野與知識內容,卻也同意伊能對「分類」的基礎概念以及普遍的演化人類學的比較架構。伊能也同時在「人類學」與「歷史學」的臺灣研究學術領域中,建立了其先行者的角色。之後不論是日治中末期,或是戰後日本人類學界的評價,大致上也都以「先行者」來定位伊能嘉矩。至於「歷史學」,則從日治時期楊雲萍開始至今,伊能嘉矩一直被視為是近代歷史學的臺灣研究的開端。
  
  (2)研究成果性質的討論。伊能的臺灣研究在日治時期似乎是從整體的臺灣研究來評價的,人類學被認為是伊能的方法。伊能自己似乎並沒有很強烈的學科界線認同,或許這也內含了某種後來稱之為「區域研究」的跨學科方法。伊能自己甚至認為「民族誌」(伊能用語為「土俗學」[ethnography])與「歷史」之間的界線只是現在與過去之間不同研究對象的任意畫分而已。戰後則逐漸發展成作為人類學家的伊能嘉矩以及作為歷史學家的伊能嘉矩的兩種形象,而這大概也與伊能的作品在戰後臺灣的接受史,以及不同學科知識對其前史的繼承與發展的不同有關。作為歷史學者的伊能嘉矩,在戰後的討論中,除了有針對其史料運用問題的討論外,其臺灣歷史像的建構,也有一些針對具體研究子題的批評。作為人類學者的伊能嘉矩,則是以臺灣原住民民族誌研究的先行者,在學術史的回顧上被討論,到晚近才有將伊能的「科學」還原回當時演化人類學普遍性的比較民族誌理論加以討論。
  
  (3)伊能及其研究的歷史環境與政治脈絡。雖然戰後臺灣對伊能嘉矩的評價中,有從民族觀點立場發出的批評,但似乎更映照出類似批評所在的時代氛圍,以及戰後臺灣籠罩在中國民族主義文化政治的知識生產環境。真正將伊能嘉矩放在其所身處的歷史環境,討論伊能的學知與十九世紀末日本帝國擴張、社會思想,以及文化政治的時空條件之間互涉關係的研究,直到1990年代隨著一波全球後殖民思潮的影響,才逐漸在日本與臺灣出現。伊能嘉矩除了作為重新討論帝國與知識生產之間關係的實證個案之外,透過對伊能的人類學與歷史學知識建構,及其後續的影響的分析,也可以進一步作為討論殖民主義的文化政治與歷史主體建構之間的共構關係與挪用現象。
  
  本書希望能在上述所整理三個歷來的伊能嘉矩研究史基礎上,介紹伊能嘉矩其人其學的歷史,以及透過伊能嘉矩,不論其是否在場,所呈現的時代歷史。最後是關於本書的副標題「臺灣殖民地歷史民族誌的展開」,希望能充分表達伊能臺灣研究的知識形式。伊能曾經對於「土俗」與「歷史」,寫下這樣的話語:
  
  土俗解明現在,歷史則訴說過去。現在與過去,是一條連續線的兩極,歷史是以前的土俗,而土俗則是未來的歷史。現在與過去的限界,只是意味著時間的經過而已。而現用與非現用之間的區別,除了僅僅橫亙其間的事情之外,完全沒有一定的境界線。
  
  對伊能嘉矩而言,民族誌與歷史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分界線,而其問題意識與作品更可以看成是用歷史的眼光來看現在的民族誌現象,同時以人類學的比較民族誌精神來研究過去的歷史。伊能的「歷史」概念與「民族誌」想像,是實證歷史學的客觀歷史與演化論人類學理論的比較民族誌的結合,其知識形式是一種歷史民族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034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4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 導語: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 導致到諸多行業動盪不安 導致大家有些焦慮或者迷茫 很多讀者大大在後臺留言 想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以及自己應該做哪些調整和準備 來應對接下來的變化 ... 我們之前分析過未來20年 九紫離火運的行業大方向 行業特點以及時間現象 韓國日本提前了我們20年進入到下元九運 這次我們更加細化 將時間縮短在10年內 並以我的判斷來推算 這10年肯定會發生的行業機會以及現象 這裡不去做具體的風水邏輯分析 行業特點跟現象會參考 已經處在九運的韓國跟日本 並結合中國國情加以推算 最終鎖定了三個行業的關鍵詞 智能科技 文化產業 S情行業 ... 智能科技 【 2021-2025 】 科技行業會有兩個最先到來的現象 從2021辛丑年開始高速發展 到2025乙巳年全面爆發 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個是5G+VR ... 一個是智能家居 ... 5G 對未來10年對預測 首先會從5G的普及開始 5G會在2021辛丑年進入爆發元年 大家都知道5G會很快 但是5G除了上網看視頻,打王者不卡之外 還有什麼用? ... 我們先不去討論這個問題 而是回頭先看看2012壬辰年到2013癸巳年 也就是4G上市的時間 當年對4G的預測的確可以看見一些這樣的端倪 但都有一些太缺乏想像力了 比如都知道4G可以看高清視頻 但是當時都在說用手機看電影也有多方便 但是沒有人預測到短視頻的徹底爆發了 我們用視頻聊天取代了電話 用二維碼支付來取代現金 ... 4G和它催生的服務 深刻的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而5G會成為接下來一系列變化中, 推倒多米諾骨牌的那隻手 VR AR 我們知道5G時代下看視頻不卡 可以傳輸4K視頻 下小片片再也不用等待 但是同時要知道的是5G本身 並不是為了視頻服務 相反,5G很有可能將視頻送上淘汰的邊緣 ... 1G帶來了語音通話 2G帶來了文字和簡訊 3G帶來的圖片 4G帶來了視頻 那5G將帶來什麼呢? 5G將有可能帶來全息 ... 我們現在看到任何感興趣的東西 第一反應就是拿出手機拍下來 再發給別人 而5G的到來就是突破了場地的限制 將你送到現場給你全息的感受 ... 這就需要VR AR的輔助 目前的VR AR明顯還比較假 但是5G能解決視覺聽覺傳輸質量問題 以及物理傳輸距離問題 到時候可以有完美的體驗 所有的一切 不管有多遠 都可以在你眼前發生 ... 電影《頭號玩家》 可能有些人覺得VR AR目前的應用 不就是給你們女生用來試衣服的嘛 呵呵,太天真了 ... 5G+VR的組合可以直接顛覆我們的生活 比如說以後小學生再面臨相似疫情 停課不停學的時候 面臨的根本就不是在線暴打釘釘 而是可以在家全息投影 在家裡也如在課堂 是不是超級棒棒~~~ 以後送給侄子的禮物 再也不是三年中考五年模擬 而是最新vr設備以及配套課程 ... 智能家居 我們知道無論是1G網還是234G網 根本上,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問題 而5G將要解決的是 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 我們可以想像這麼一個場景 昨晚的一頓老火鍋 早晨精準的反應在了你的體重秤上 於是你的體重秤告訴你的鍋 做飯的時候需要怎樣的調節食物搭配 才能讓你達到膳食均衡 ... 不恰當的說 稱體重就是人與物的通信 而體重秤和鍋的溝通就是物與物的通信 這就是5G的通信應用範圍 【 2022-2023 】 人工智慧 10年中不可不聊的就是人工智慧 一直以來 大家都很擔心 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因為人工智慧就是研究 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 並且這個現象並不會很遠 從2022壬寅年到2023癸卯年 人工智慧會在這兩年會大幅度爆發 第一步是替換掉 程序化,流水線上的崗位 這些崗位將會大規模被人工智慧取代 ... 中醫元年 2022壬寅,2023癸卯這兩年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 人工智慧跟醫療的結合 更為突出的是人工智慧與中醫的結合 ... 通過這次疫情 中醫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正視 其實大家不是不相信中醫能夠治病 而是中醫不像西醫那樣容易規範化 醫生的能力水平基本決定來治療效果 而我們的中醫跟人工智慧結合 就能慢慢形成理性的標準化 比如人工智慧號脈、配藥 ... 人工智慧號脈 2022壬寅年 將會是中醫新一輪崛起的開始 中醫的影響跟作用會不斷的擴大 也是現代化中醫元年 【 2026-2027 】 智能汽車 智能汽車這個概念被炒了好久了 但是現在還是悲觀的 因為以目前的技術 還不足以支持智能汽車上路 ... 智能汽車的實現也需要藉助5G+區塊鏈 區塊鏈給到的是汽車實時的交換信息 5G給到的是信息的反應速度 就不用擔心車被蹭了 ... 國家大力的發展區塊鏈技術 其實就是在探索這種技術更多的可能性 而需要的區塊鏈,信息基站等技術 至少還要折騰4年的時間 到2025乙巳年才能完善 ... 總而言之 智能科技產業 會在2026丙午年迎來一個大爆發 深刻的影響到我們的行業以及生活 2026丙午年 智能科技跟各行各業的結合 就像今天我們跟網際網路的結合 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跟行業可以擺脫網際網路的衝擊 到那時也是一樣的 文化產業 【 2022-2023 】 教育 文化產業的第一個行業機會是在教育 距離我們最近的大爆發 是從2022壬寅年到2023癸卯年 教育的機會指的是 中國國學文化的復興 國學文化進入小學必修課程 培訓機構可以做好相關準備 ... 影視 2022壬寅到2023癸卯年 也是在同一時期 中國的電影、電視跟動漫 將會迎來低谷期的大反彈 ... 疫情期間 電影電視行業遭到了嚴重打擊 但也可能會因為這段時間的沉澱 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好作品 根據日本韓國的規律 首先爆發的可能是動漫相關的行業 ... 這種爆發的程度 可以讓我們對外持續不斷的進行文化輸出 只能說:加油,期待! S情產業 這個行業 額。。。 這我就不具體說時間了 隨著VR AR技術的發展 咳咳,大家還是自行領悟吧 ... 在更遠的 下元九運的下一個10年 人工智慧跟XX娃娃的結合 這個現象會更為恐怖 以上就是短期內個人比較明確的 行業爆發點以及時間了 無論從年運還是從現在日本韓國的情況來看 會產生一些必然現象 接下來我會跟大家 分析一些九運會出現的現象 各位聰明的讀者大大 可以自己從中尋找商機 [ 現 象 ] 1.娛樂至死 娛樂至死將會是未來10年第一大現象 網上一直流行這樣一個傳聞 1995年,美國請來了500位頂級精英 舉辦過一個會議 用來解決全球化會造成一個重大問題 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20%的人 能夠擁有80%的資源 但是為了讓這80%的人安分守己 需要給他們塞一個奶嘴 ... 其實我認為根本不需要開這個會 這本來就是最基本的 也是最好的商業底層邏輯 全球那些超級生態公司 早就已經把人性利用的死死的 例如網路遊戲 ... 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 ... 大量報導明星醜聞 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 ... 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 以及感官刺激堆滿人們的生活 很明顯 我們現在已經被這兩種奶嘴包圍了 未來這個現象在下元九運達到極致 ... 就以現在來說 各個app 圍繞你喜歡的 不斷給你推送你喜歡的內容 挑起你的興趣 已經牢牢的抓取了我們每天的大量時間 ... 這種娛樂至死現象 也給個人帶來了大量機遇 上一個10年間 個人IP以及網紅迅速崛起 網紅的更新疊代 在下一個10年會更為迅猛 ... 目前只是初級人智能與推進內容結合 就已經把人性玩的死死的 未來 更多的人會從目前的崗位中解放出來 進入遊戲行業 進一步去研究人類的興趣點 用科技把人性抓的死死的 2.婚姻制度的改變 傳統的婚姻越來越沒辦法適應現代人的需要 越來越多的人 到了適婚年齡並不想結婚 也有很多人會在他人的壓力下選擇結婚 但是如果再看看離婚數據 就知道這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民政部數據稱2019年結婚登記947.1萬對 較上年少63萬對 離婚登記415.4萬對 ... 數據就可以直接反應出問題 當人工智慧比伴侶更加了解我們 色情行業的發展 讓我們的需求都能被科技滿足 科技醫療的發達 讓我們不必再為生孩子操碎了心 還要不要結婚 就成了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3.中國成為世界中心 經過這次疫情 中國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 已經非常明顯了 未來中國會逐漸成為世界的中心 ... 如何收割資本主義的韭菜 就看各位玩家大大的了 [ 最 後 ] 寫這篇文章 其實是想跟大家說 未來真的已經離我們很近了 我們已經熟悉的生活方式 會一直被改變 做足準備才是關鍵 千萬別覺得跟你沒關係 千萬別覺得機會都被大佬拿走了 反觀全世界的商業奧秘 20年一個周期 ... 在上一個周期裡面 房子是重點 很多人會站在現在的時間點後悔 早知道房價是這樣,我就怎麼著怎麼著 其實現在還在說這個話的人 依舊搞不清炒房的邏輯 炒房這是門技術活 他們依舊玩不轉 ... 搞清楚未來的玩法 只是最基礎的 就像移動網際網路的巨變 我們熟知的所有移動網際網路巨頭 都要在其中經過一輪拼殺 才能活下來 預判只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 珍惜現在的時間 早做準備 未來已來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xm7J2J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4919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和平氧氣瀏海推薦髮廊學生染髮推薦髮廊新光三越附近毛躁髮質改善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后里耳下三公分修剪專業剪髮推薦髮廊豐原英倫油頭推薦髮廊
東勢耳圈染髮推薦染髮髮廊 北屯韓式木馬燙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北區染髮推薦東勢彎度瀏海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南區修改肩髮推薦髮廊 韓式氣墊燙台中燙髮推薦太平洋SOGO附近頭皮護理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神岡韓系明星髮型風格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大甲髮根不好剪推薦染髮髮廊 太平彎度瀏海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這產品還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